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小学的普通老师万绘,近20年来资助了93名孩子,累计现金16.36万元;平民英雄张志成3年4次勇救落水者,用平凡壮举书写了一份的人生答卷;坚守孤岛的李树干参加*工作24年来,一人承担着相当于一个派出所的工作量,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,坚守出了一方的平安和谐……在我县,当选全省道德*、荣获“中国好人榜”的好人不断涌现,成为社会风尚的*、城市精神文明的名片,全县人民学习的楷模。 近年来,宝应县大力加强“好人工程”建设,用“宝应好人”统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,以群众参与为创建要本,弘扬凡人善举,凝聚道德力量,探索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子,让“好人”成为我县的名片。 充分挖掘社会各层各级的好人,大力宣传好人事迹是我县一直以来坚持的传统。翻阅去年本报合订本,几乎每期二版头条都会宣传一个好人,有的好人还在一版头条刊登。而这些好人都是记者深入街头巷尾、田间地头,一个个挖掘出来的。正是这样的宣传报道,才使许多深藏于百姓中间的好人跃然纸上,使一大批好人走进百姓视野,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道德共鸣。 为广泛宣传身边的好人事迹,广大文艺工作者还将好人事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巡演,向广大群众辐射“爱的磁场”,传播文明新风尚、凝聚道德正能量。前不久,在我县举办的“扬州好人”进万家文艺巡演中,演员们用戏曲*的形式把一个个身边好人表演的,在全社会形成“学习好人榜样,争做好人风尚”的价值追求,为激发广大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示范作用。 翻看宝应县好人的档案,他们都是身边的平凡人物,或是农民,或是老师,或是*,其大爱往往寓于平凡的小事中,一件件或许不大起眼,却滚烫得足以温暖每个人的心。当凡人善举成为寻常之事,城市文明就有了深深扎根的土壤,而我县回馈给好人的是“好人不吃亏,好人有好报”。去年年底,我县成立了“宝应好人关爱基金”,建立结对帮扶、系统完善的好人帮助机制,从制度层面上保护“好人”,进一步营造人人争做“好人”的环境。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,一群好人带来满城好人。“宝应好人”工程实施以来,全县涌现出400多位好人,建立志愿者协会19个,服务站32个,服务队113个,形成了“宝应好人群星现象”。这些道德*和身边好人可敬、可亲、可信、可学,为全县人民树立了道德*、提供了行为示范,是zui有形象的正能量,zui鲜活的价值观,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。 “人无德不立,县无德不兴”。当前宝应县正处在加快“四个宝应”,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,迫切需要更多的道德*的力量支持和身边好人的美德。我们要以好人为榜样,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,认真学习好人的精神和事迹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为全县各项建设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。 信息来源: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|